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中国最牛双非大学,藏在首都!一年发出31000多篇SCI!

2023-11-27
4553

院士作为我国学术领域最尖端的人才,对每所高校来说都是稀缺资源。能被称为“院士制造机”、“院士摇篮”的高校往往是名校中的名校,比如被称为硬核高校的哈工大,被称为“南七技校”的中科大,甚至是已经消失的“西南联大”.....


还有一所大学,他不是985、211,但却在2023最新的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有23位博导、21位校友当选新晋院士!


他就是和中科大同根同源、同时也是国内拥有最多两院院士的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人称“殿堂级双非”!


低调“双非”,强势破圈!


国科大和国内其他高校不太相同,他在2014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此前只招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因此,虽然他的科研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在业内“有口皆碑”,但在全国几千所高校中,其名气却不如其实力。

不过近两年的毕业典礼,国科大却频频出圈......

先是“红衣教授天团”上热搜,称霸各大短视频平台!在国科大毕业典礼上,身着“金袍”的院士领衔入场,身着“红袍”的教授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这正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校长和院士博导们组成的超豪华导师天团

网友直呼:行走的SCI仿佛无数篇参考文献在我面前走过,令人心生震撼!


bee291618a02594d34f629849d923ec.png


而在今年,“国科大校长说着说着就哭了”登顶热搜。原是国科大校长周琪院士发表毕业致辞时,提到前段时间去世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一度哽咽。


黄令仪老师被称为“中国龙芯之母”,她为了尽快解决国家芯片“卡脖子”问题,年近八十依然坚守在“龙芯”研发中心,她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周校长称每次想到这句话都泪流满面,听闻此言,在场学子、无数网友也都被深深打动。


46cc317c6625286d606ec75989fb3fe.png

          

建校45年,培养161位院士!                     

为培养优秀科研人才,1955年,《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社论:“正规的研究生制度的建立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开始,今后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应建立正规的研究生制度”。国科大的研究生教育正是发端于中国科学院的人才培养。


↓历史沿革概览↓

图片


1978年3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研究生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工程、空间技术、环境科学以及科学组织管理等专业。
2000年,学校更名组建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将中国科学院5个学部和作为学位授予单位各研究所的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归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此,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据官网统计,国科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

仅2023年度,该校就有6243名学生获博士学位,6356名学生获硕士学位。截至2023年7月,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22万余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授予2109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

此外,国科大还培养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1978年建校以来所培养的学生中,有161名当选为两院院士。这也难怪国科大在江湖上还有个“中国院士大学”的称号!


9cbde5b2dabd7e0fede52a930f666b2.jpg


18个A+专业!中国数学物理专科学院


除了“中国院士大学”,还有人称国科大是“中国数学物理专科学院”,这可不是在说他实力像专科,恰恰是因为他的数理专业都太强了......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18个A+学科里就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在最新双一流高校评选中,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在2023年5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27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


近年来,在保持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优势的同时,国科大还不断加强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在管理学、哲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实力也逐渐显现。


强大的“科研属性”,首批本科生9年7篇一作!


2023年2月,LetPub发布的2022年中国高校发表SCI论文综合排名报告显示,该校仅2022年一年,发表SCI论文数量位居中国高校第一,达到31149篇


张雪峰曾评论“国科大是科研属性的”。


据了解,国科大的研究生入学后多在北京本部进行一年理论课程学习,然后回到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100余个研究所进行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因此,国科大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25b8137d50e832d7707fc1c5923bd91.png


国科大本科每年只招400人左右,从入学起就实行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学业导师制”。一入学,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到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一是他们会亲自为本科生授课;二则是学校会不定期邀请各类学术大牛为学生开讲座;值得一提的是,本科生还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级重要项目。


010cf9c4aaa156dbdd1958f26a65a27.png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科大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299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10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


国科大一直致力于“举中国科学院之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额外提一句,中国科学院一年的科研经费多达1700亿,被称为'科研经费天花板!


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曾说:“如果想做科研、想成为科学家,国科大的条件是别人比不了的。中国科学院有最好的科学家、最好的科研条件。”


今年刚获博士学位的刘翼豪在国科大度过了他的本、硕、博学习时光。这9年,他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会议及期刊上发表17篇论文(第一/共一7篇),在投论文6篇。


据他回忆,国科大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辩证思维能力。在本科阶段,他们就要学习大量繁重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曾经让他喘不过气,难以承受,但也是这些课程为日后从事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出国访学的机会,得益于学校提供的机会,他看到了大海、走过了沙漠、坐过了帆船、摸过了考拉、喂过了袋鼠、划过了皮艇、登过城市最高楼俯瞰夜景、与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吃饭自拍、与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一起创作绘画……


新晋“网红”高校,将科研“玩”出花!


如今,国科大的在学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中国科学院的重大成果和产出都有他们的付出和贡献。


30a517fbaac359f399205a5fa3d72fd.png


国科大甚至将科研成果放入录取通知书送给新生,这可是最好的招生宣传了!


2019年:自研龙芯处理器芯片


c1f692c87bcf7b5e9158aee2205efbc.jpg


2020年:“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


e9be0b19c0d352b105d23b46ee18027.jpg


2021年:刻有校训的CVD金刚石单晶片


0b77439a022b2894bc5ec547ce96478.jpg


2022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一生珍藏的“时间戳”


0168a3abc4c092766555e4a44920a29.png


2023年:国产耐盐碱大豆新品种“东生118”组成的“北斗七星”


图片


这些无一不在体现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他们从“两弹一星”精神出发,肩负起科技自强的荣光使命!


d1afcfccbea2e77c99842e1587515ab.jpg

中国科学院大学:

欢迎抵达,离科学最近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45岁生日快乐!》

2、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首届本科生自述:9年科研时光、7篇一作、20封拒信》

3、央视网-《国科大校长为谁而哭?》

4、二中说-《关于国科大,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5、京师启航升学指导-《国科大为什么可以比肩众多“985”?》


已收藏 0
点赞 3

学术会议

第八届能源、环境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EMS2024)
2024-06-07
第四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国际研讨会(ISCTIS 2024)将于2023年6月21日-23日在中国西安举行。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大会上通过主题演讲、口头
2024-07-12
第六届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AITA 2024),由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AEIC学术交流中心承办,多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组织协办
2024-06-14
第五届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MSEM 2024)将于2024年6月07-09日于中国沈阳召开。
2024-06-07
随着前9年的成功,ICEMEE在2024年迎来了第10届。很荣幸地宣布,第十届能源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EE 2024) 将于2024年06月14日至16日在新加坡举行。
2024-06-14
第七届交通运输与土木建筑国际学术论坛(ISTTCA 2024)将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举办。
2024-06-21
相关资讯

国家杰青两会提案: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35周岁年龄限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资助规模与待遇

“取消博士后申请年龄限制,提高对博士后的资助强度及规模,减少对博士后‘类学位’式的管理制度。”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戚益军的提案关切。

48518

23

2023-03-14

教育部官宣:博士扩招!目前在学61.25万!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

43673

20

2024-03-05

3768

2

2024-03-12

重磅!施一公&颜宁,联合培养博士生!

施一公和颜宁,我国高教界非常著名的师徒,两人曾在清华大学携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成果。

4815

2

2024-03-08

郑强教授,受聘两所高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聘请其为,医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聘请其为战略发展顾问。

2703

2

2024-03-05

华师大老书记,施一公的祖父,成为亚洲最长寿男性!

施平老人迎来了他的113周岁生日......

4037

2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