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医学撤稿!不仅一稿多投,患者数据还追踪至“未来人”?简直不要太荒唐......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主任黄东生教授把稿件撤回了!撤稿声明中仅仅把撤稿原因归咎于“出版社的错误发表”。但是,据“学术纪委”Elisabeth M Bik在网站PubPeer上曝光,撤稿原因不是这么简单!
提出质疑学者:Elisabeth M Bik
质疑时间:2022年3月
问题稿件题目及发表信息:
Hu H, Zhang W, Zhi T, et al. G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oblastoma detected by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efficacy[J]. APMIS, 2021.
问题稿件作者信息:
Huimin Hu , Weiling Zhang , Tian Zhi , Jing Li , Yuan Wen , Fan Li , Yanyan Mei , Dongsheng Huang
(图片来源: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百度百科)
质疑内容
1、作者似乎将这篇论文提交给了两本不同的杂志,并被两本期刊接收,Frontiers in Immunology于2021年8月6日发表了该论文,APMIS只能撤掉了“拷贝版”。
2、患者是在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之间招募的,论文是在2020年11月提交的,但是,患者却被追踪了50个月?!他们是“未来人”吗?
稿件状态
作者已撤回稿件。
不得不佩服这位作者胆大心细,成功提高了投稿命中率,可能本着“大面积播种,总有一处开花”的想法投稿,没想到稿件如此优秀“花开两朵”。
有关“一稿多投”的合理性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目前来讲“一稿多投”是被学术界禁止的学术不端行为。
还存着侥幸心理为了提高投稿效率、打着小算盘、一稿多投的投稿作者,小编在此奉劝,一稿多投一经出版社查实,出版公司旗下所有期刊将全线拉黑论文作者,一定不要因为小便宜断送自己的学术生涯。
小编也不由得感叹,某些作者的学术严谨度还有待提升。让这种仅在科幻片中有的“未来人”桥段出现在学术论文中,可真的太不应该了。
无论何时,论文写作的专业度要保证,最低道德底线也需要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