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在学期间发表23篇论文,影响因子超90,这个男神博士直言科研路绝非坦途...

2021-01-29
3471

image.png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评选结果公布,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卢彪获评本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科研论文23篇,影响因子超过90,授权3项发明专利


卢彪是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本科生,2015年取得南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直博资格。曾荣获“周恩来奖学金”,带领团队一举斩获“互联网+”国赛金奖。

image.png


在学期间,卢彪共发表科研论文23篇,影响因子超过90,授权3项发明专利。


研究生期间,他连续三年被授予南开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并获评2019年度“南开十杰”、“王老吉学生年度人物”,获得国家奖学金、天津市创新创业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南开大学公能奖学金一等奖等奖励。


作为核心成员,跟随导师研发的智控项目荣获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并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有志于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天津港合作应用。聚焦“工业欠驱动系统的控制与优化”,锚定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虽九曲而不悔,历万难而不怠,心怀科研报国之志,卢彪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个工科博士生的爱国奋斗篇章。


只因他有着一个坚定地信念:“爱国,就要让祖国更强大!”


科研路绝非坦途,九年一剑完美答卷


科研之路绝非坦途,点滴“累土”才能筑就科研“高台”。


从本科到博士,卢彪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几乎全部钻到书本里、泡在实验室、扎进项目中,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苦练本领。“忙碌和刻苦才是博士生的正常状态。至于取得成绩,我相信一定会水到渠成。”卢彪说。


本科期间,卢彪就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主要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将来能为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限于本科生的眼界,卢彪一直对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心存疑惑。进入实验室之后,在导师方勇纯教授的指导下,卢彪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科研项目,并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当看到自己所学习的理论能够真正实现一些实际设备的控制时,他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随着不断深入学习,卢彪展现出越来越多的科研热情。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


博士一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而又辛苦的时期,需要一边上课,一边让自己尽快地进入课题研究门槛。在这期间,他还负责了实验室设备的搭建等一系列工作,压力非常大,篮球等兴趣爱好也不得不暂时搁置。


经过大半年的艰辛努力,卢彪所撰写的论文却遭遇了非常多的曲折,他的论文曾一连5次遭拒,让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很大怀疑。但他最终顶住了压力,没有放弃,努力突破知识瓶颈,针对欠驱动系统的非线性控制这一极具挑战性课题,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8篇SCI期刊论文(其中4篇为顶级期刊论文),另有3项发明专利被授权(其中2项为学生第一发明人)。一遍遍的修改不仅快速提高了他的研究水平,也让科研路上的他少了许多傲气,多了几分从容。


在很多人眼里,卢彪是拿奖拿到手软的“学霸”,熟悉他的师生却知道,荣誉背后凝结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卢彪不畏难,他坚信,只有让自己不停“迭代”,未来才有可能助力中国智能工业的持续创新。用孜孜以求、百炼成钢的付出与汗水完成了自己沉甸甸的科研答卷,让科研之梦向阳狂飙、不停生长。


肩有重任勇担使命,为国家科研计划出力


卢彪深度参与了多个国家级项目,例如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项目等。其中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针对当前应用极为广泛的工业吊车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在理论方面取得诸多突破,还与企业合作,联合搭建了32吨级的安全高效自动吊车控制系统。


在吊车控制系统领域,国外的技术封锁由来已久,特别是吊车自动控制系统这一核心部件更是长期由西方国家垄断,国内企业长期被甩脸子、牵鼻子、卡脖子。卢彪跟随导师从事的“工业欠驱动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研究,就是为了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突破封锁,获得自主发展能力。


微信图片_20210129165436.jpg


通过新闻报道,卢彪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多次到重点行业企业考察时都强调,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


卢彪还知道,古往今来,无数前辈学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在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这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这项研究的决心。以技术细节的打磨熔铸国之重器,用创新的积淀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卢彪说。


在徐工集团的汽车吊自动化生产线,在天津港太平洋码头的远程操控中心,卢彪奋战在科研一线、操控一线和产业一线。


与天津港的合作启动后,卢彪需要盯项目,常常在不到4平米的狭窄电气室里一站就是一整天;因为实验需要,恐高的他也不得不爬上高达20米的桥架上开展工作;还要克服巨大心理压力,站在电气室外眼看着巨大的吊具向他甩过来。


经过数个月的攻关,该项目大获成功,许多关键指标上远超国际知名厂商。


卢彪参与研发的32吨级自动吊车控制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软硬件设施,一年以上稳定运行的良好记录,事故率降低50%以上,可以说突破了技术封锁,让中国在该领域核心技术上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卢彪参与的“自动吊车控制系统项目”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荣获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 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并为南开大学斩获“互联网+”首个国赛金奖。


这些奖项的背后是先后对接7家企业,50余次洽谈,上百次设备调试,20000多公里行程。


目前,卢彪在积极配合进行成果转化,努力推动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他曾跟随导师方勇纯教授多次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交流,中间经历了很多曲折。但他们最终克服了困难,现与多个单位或企业达成了合作或者合作意向,包括天津港、唐山港、株洲天桥起重公司等。其中,与天津港的合作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卢彪作为重要参与人,具体执行了相关技术改造任务。尽管条件艰苦,经过数个月的努力,项目进展非常顺利,有望用国产化技术助力相关行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卢彪说:“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成就了站起来的新中国,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接力民族复兴的重任,在科研创新的角力中建设强起来的新中国。”


因上述重要贡献,该项目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信息科学部5年共入选25项),相关技术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9 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等一系列奖项,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科研报国不忘初心,行于脚下服务社会


科研报国的雄心、服务他人的爱心,熔铸了卢彪始终未改的初心。不言涓流细,莫道星火微,卢彪铭记初心,行于脚下。


服务于天津市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年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会、国际图像图形会议等数十场科研会议,“优秀志愿者”是卢彪用科研服务社会的最好答卷。


卢彪还十分乐于帮助年轻的学弟学妹。入学时,他主动为300余名新生介绍专业,带领他们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实验室里,他热心指导师弟师妹做实验、调设备,辅导他们的毕业设计;生活中,他常常和学弟学妹们交流科研经验,鼓励他们立大志、做大事。


卢彪还主动为校内外1000余人次进行技术宣讲。聆听者既包括Science主编等专家团队,也有各方企业人士,还有热情的市民和中小学生。他与企业交流成果转化,为市民科普人工智能,为专家剖解技术要点,为学生分享科研经验。他用火一样的热情累积起服务的温度和热度,播撒科学的火种。


卢彪作为学生团队负责人,以“智能起重机的产业化应用”为主题,参加第五届“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斩获南开大学校赛特等奖、市赛金奖,并最终从全球109万个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南开大学校史上首个国赛金奖。而团队入围国赛三强争霸赛,也创造了目前天津市在该赛事上的最好成绩。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卢彪第一时间汇入战“疫”的“洪流”之中:他以最快速度奔赴天津港调试设备,解决技术难点,助力复工复产、港口重启;作为天津市“爱国力行 共抗疫情”优秀师生高校巡讲团成员,他的事迹,影响带动着广大青年,投身抗击疫情阻击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人“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初心和使命。


化得身千亿,皆是同路人


卢彪就像一颗蒲公英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播洒在需要他的地方,把服务科研、服务他人、服务国家的初心播撒在他熟知且擅长的领域。他相信,在追逐科研梦、强国梦的大道上,小我必当融入大我,平凡注定成就不凡。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募格学术、人民网、南开大学、中国大学生网等,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微信图片_20210129165939.jpg

已收藏 0
点赞 13

学术会议

第五届计算机视觉、图像与深度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VIDL 2024)定于2024年4月19-21日在中国珠海隆重举行。会议旨在为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与深度学习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
2024-04-19
第三届电力系统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PSPE 2024)
2024-03-29
第五届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ICGMRS 2024)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将于2023年4月12-14日在武汉召开。会议征集地理/地质/测绘/测量/遥感/海洋/监测/摄影/图像处理/无人机等论文
2024-04-12
第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CEA 2024)将于2024年4月12-14日于中国杭州举行。ICCEA 2024旨在为从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
2024-04-12
第五届教育、知识和信息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EKIM2024)定于4月19至21日在中国成都隆重举行。ICEKIM 2023将围绕“教育”与"知识”、“信息管理”等研究领域提供一个讨论、分享的平台。
2024-04-19
第四届应用数学、建模与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CAMMIC 2024)将于2024年4月19-21日在中国开封召开。该会议已成功举办三届,本届会议由河南大学主办。
2024-04-19
相关资讯

论文辅导 | 研究生,如何搞定第一篇SCI/SSCI论文?

研究生,如何搞定第一篇SCI/SSCI论文?

42166

51

2022-10-25

发表一篇SCI论文需要花费多少钱?

发表一篇SCI论文需要花费多少钱?一般来说是三千到一万元。   很多作者在发表论文的时候,会被抱怨说,怎么发表论文还要自己掏钱,不应该给我钱吗?然后觉得心里非常不忿。而事实上,不仅是国内,国外发表学术论文也是一种普遍情况,大多数学术期刊都是收费的。咱们这里所说的SCI期刊,也是如此,那么下面艾思科蓝小编就说说为什么需要收费,收多少钱吧。

30384

0

2022-06-21

SCI是什么

SCI是什么?SCI指的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它是一个覆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性文献引用检索系统。SCI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创立于1960年,现在属于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科睿唯安)。

61

0

2024-03-13

SCI论文写作思路

SCI论文写作思路,SCI论文的写作思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88

0

2023-11-29

SCI写作步骤

SCI写作步骤,撰写SCI论文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下面是一般的SCI写作步骤:

337

0

2023-11-29

SCI写作经验

SCI写作经验,在撰写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295

0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