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使用,建议您使用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 360浏览器,更换浏览器后使用更流畅!(注意!双核浏览器请切换为极速模式)
400-607-9388

2020年人工智能全球2000位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

2020-02-03
2004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AI 发展的根本在于顶尖人才。那么,在 2020 年开启技术发展的新一个 10 年之际,过去数十年间,全球顶尖 AI 学者的分布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格局?中美作为引领 AI 发展的两大主力又有怎样的差距?1 月 11 日在清华发布的一份榜单可以帮助厘清上述问题。


这份名为“2020 年人工智能全球 2000 位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以下简称“AI 2000”),由清华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发布,追踪了过去 2009 年~ 2019 年十年间全球 250,669 位学者的论文发表情况,筛选 140,377 篇论文数据,涵盖 20 个子领域参考 43 个顶级会议、期刊


在人工智能技术 20 个子领域中,各领域排名前 10 的学者,获颁 2000 名最具影响力学者奖,排名前 100 的其他学者获得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提名奖。


20 个子领域包括经典 AI(AAAI/IJCAI)、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知识工程、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与推荐、数据库、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多媒体、可视化、安全与隐私、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计算理论、芯片技术和物联网。


1578834240-9974-651adf323ac0133.jpg

图丨 “AI 2000” 榜单各领域 Top 1 最顶尖学者,共 20 个领域(资料来源:Aminer)


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位列经典 AI 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第一名,来自 Facebook 的学者何恺明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拔得头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丛京生则是芯片技术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首位。


“霸榜”最多的、是 2018 年图灵奖得主 Yoshua Bengio 和亚马逊 AWS 机器学习总监 Alex Smola,两人分别在四个领域上榜。

1578834243-8076-cbcd15db5595479.png

(来源:Aminer)


中美 AI 仍有相当差距,谷歌已具“碾压式人才优势”


“AI 2000”榜单整体结果显示,美国在人工智能整体层面上占有绝对优势。


尤其在学者数量方面,美国拥有的 AI 2000 学者达 1128 人,占比 61.4%;而尽管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但两者差距相当之大,只有 171 人,占比 9.3%;位列第三的是德国,它也是欧洲国家中拥有高影响力学者最多的地方。


学者地图用于描述特定领域学者的分布情况,对于进行学者调查、分析各地区竞争力现况尤为重要,下图为 AI 2000 全球学者分布情况:


图丨 AI 2000 学者全球分布(来源:Aminer)


地图根据学者当前就职机构地理位置进行绘制,其中不同图标颜色代表不同地区的学者,图标大小代表学者数量。从地区角度看,AI 2000 学者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美国地区;欧洲中西部也有一定的学者分布;亚洲的人才主要分布于中国及日韩地区;其他诸如南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学者非常稀少。

1578834240-5576-17925020a4c58f7.png

图丨学者人数 TOP10 国家(来源:Aminer)


从国家角度看,美国学者人数的占比最高,有 1128 人,占比 61.4%,超过总人数的一半,独自领跑第一梯队。中国排在美国之后,领跑第二梯队,有 171 人,占比 9.3%。德国位列第三,是欧洲国家中拥有高影响力学者最多的地方;其余国家的学者人数量均在 100 人以下。


与此同时,美国的企业和高校也体现出数量多实力强的特点。


统计各领域高引学者数 TOP10 的研究机构如下图所示,位居首位的是谷歌公司,共 165 人入选榜单,也是唯一一家学者数过百的机构。从国家分布来看,只有清华大学为中国入选机构,其余均为美国研究机构,且美国机构学者总体人数遥遥领先。


图丨学者人数 TOP10 机构(来源:Aminer)


此外,各领域榜首机构统计如下图所示。谷歌在经典人工智能等 10 个领域的学者数量都位居榜首;麻省理工学院在机器人以及计算理论 2 个领域的学者数量位居榜首;其他领域的榜首分布在不同的机构中,其中,中国科学院在多媒体领域的学者数量最多。


图丨各领域学者数榜首机构统计(来源:Aminer)


而在国家整体研究热度上,如下图所示。其中每条色带表示一个国家,其宽度表示该国家在当年的研究热度,与当年该国论文数量呈正相关,每一年份中按照其热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通过国家趋势分析可以发现热度 TOP10 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意大利、法国。当前研究热度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从全局热度来看,美国早期就有着领先优势并一直保持着最高的热度,同时中国的研究热度紧随美国之后。


图丨 AI 2000 国家发展趋势(来源:Aminer)


国家间论文合作情况则可以根据论文中的单位信息,将作者映射到各个国家中,进而统计各国之间的论文合作情况,合作论文数量 TOP10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合作论文数量上,中美合作的论文数遥遥领先达 1059 篇,占 28.93%;在合作对象上,绝大多数的合作关系都包含美国,体现出美国的突出地位。


图丨国家间论文合作情况(来源:Aminer)


未来技术趋势


除了人才分布以外,领域技术分析系统基于大量的论文和学者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对技术趋势、国际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本榜单期刊 / 会议基础上,AI 2000 的趋势分析如下:


图中每条色带表示一个话题,其宽度表示该术语在当年的热度,与当年该话题的论文数量呈正相关,每一年份中按照其热度由高到低进行进行排序。技术趋势分析描述了技术的出现、变迁过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快速识别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例如下图反映出的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领域在近期的快速发展。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热门的 10 项技术分别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移动设备、社交网络、语音识别、信息检索、支持向量机和数据挖掘。


图丨当前热点研究话题 TOP10(来源:Aminer)


据了解, AI 2000 榜单通过 Aminer 系统中所收录的学术数据用计算机算法自动化生成榜单排名,采用的引用数据来源于 Google Scholar,更新日期为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在榜单发布现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唐杰介绍,AI 2000 计划继续在未来 10 年在全球范围内遴选 2000 位人工智能学科最有影响力、最具活力的顶级学者,“希望到 2020 到 2030 年这十年间助力国家 2030 年战略,每个领域选 10 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每年更新”。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i199I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已收藏 0
点赞 0

学术会议

第七届先进电子材料、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MCSE 2024)将于2024年10月10-12日在南京隆重召开。
2024-05-10
随着过去三年的成功举办,第四届能源、电力与先进热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EPATS 2024)将于2024年4月26-28日在中国长沙举行。
2024-04-26
第三届能源、电力与电气国际学术会议(ICEPET 2024)由西华大学主办,定于2024年5月17-19日在中国成都举办。
2024-05-17
第六届通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工程国际会议(CISCE 2024)将于2024年4月26-28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大会将就目前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共享研究成果,推动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与进步,推进学科的发
2024-05-10
第十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ICHSSR 2024)将于2024年4月26-29日在中国厦门隆重举行。会议主要围绕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2024-04-26
第六届环境预防和污染控制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PPCT 2024)将于2024年4月26-28日在昆明举行
2024-04-26
相关资讯

艾思科蓝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科研服务数字化平台发展提速

近日,艾思科蓝已顺利完成数千万元级别的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服务数字化平台研发。

55362

32

2023-03-31

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艾思科蓝亮相ACSE会刊

近日,《艾思科蓝——科研领域的连接者》一文于亚洲科学编辑委员会会刊《学术出版趋势》2022年第一期正式见刊。该论文由艾思科蓝执行总裁吕铭方博士为第一作者,重点介绍了艾思科蓝平台的市场背景、产品特点以及在国际学术交流、学术成果转化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54288

37

2023-03-22

艾思科蓝品牌介绍

艾思科蓝(AiScholar),立足科研领域的连接者,致力于“人工智能+科研学术”的深度结合,打造Alfor Science的科研服务新范式,在学术交流、科研论文、科研培训、产学研协同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与服务,构建一站式科研学术服务数字化平台,推进科研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62

0

2024-04-07

用心专业,聚力发展|科奥信息202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圆满落幕

2024年2月3日,广州科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46481

21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