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思科蓝公众号
2022年电网系统与储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PGSEST 2022)
(线上会议)
![]() |
大会官网:www.pgsest.net
大会时间:2022年7月29-31日
大会地点:中国-南京
截稿时间:延迟截稿至7月29日
接受/拒稿:投稿后1周内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Inspec
![]() |
2021 年 3 月 30 日国 务院新 闻办公室举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表示,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装备 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多种能源方式互联互济、源网荷储深度融合, 来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等目标。践行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 议提出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这是实现“30·60”目标的必然选择,核心特征是新能源成为电力供应的主体。
2022年电网系统与储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PGSEST 2022)将于2022年7月29-31日在中国-南京召开。本会议以“电网系统”、“储能技术”为主题,是为聚集创新人才,促进学术繁荣,助力创新驱动,搭建产学研政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旨在推动国内电力与能源科技等重大创新研究成果的传播交流,通过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大会每年如期举办一次,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 |
主办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
IEEE PCCC SBLC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系统技术委员会(中国)
IEEE PCCC SBLC(中国)电力负荷分委会
IEEE PCCC SBLC(中国)智能用户系统分委会
IEEE PCCC SBLC(中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分委会
协办单位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汕头大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拓东路71号云南电网公司科数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调度中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朱继忠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国家级特聘专家、
IEEE PCCC SBLC(中国)主席、
IEEE Fellow、IET Fellow、Alstom Fellow、CSEE Fellow
![]() |
徐青山 教授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副院长、东南大学智能配用电研究所所长
![]() |
余 涛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刘叶冰 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能源中心
袁宇波 高级工程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陈亦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郝 斌 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李 强 教授,南京理工大学
李亚龙 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
刘 斌 工程师,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邱颖宁 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
谈竹奎 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阳 洋 教授,重庆大学
袁智勇 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白明梅 工程师,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雷金勇 主任/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李 晖 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李虎成 高级工程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李雨桐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廖诗武 工程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刘 斌 工程师,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刘 云 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唐赛秋 工程师,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 钢 副秘书长,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于凤倩 工程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张孝顺 副教授,汕头大学
张俊勃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郑伟业 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朱秉森 主任助理/工程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 |
朱继忠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国家级特聘专家,IEEE PES SBLC(中国)主席,IEEE Fellow, IET Fellow, Alstom Fellow, CSEE Fellow】
朱继忠,博士,广州市创新领军人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ISESOOC, 爱思科)团队/中心负责人,重庆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IEEE PES智能楼宇、负载及客户系统技术委员会(中国)主席,MPCE等国际期刊编委,IEEE P2781负荷建模与仿真国际标准工作组主席,IEEEP2783快速负荷响应系统国际标准工作组主席,IEEE SMC标准委员会委员和IEEE SMC智能电力与能源系统专委会委员,中瑞智能电网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省市各种人才和项目的评审专家、美国IEEE电力负荷分专委会主席、IEEE SBLC亚太地区工作组主席等。
余涛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IEEE PCCC SBLC电力负荷分委会(中国)主席、IEEE PES柔性资源互联专委会(中国)副主席】
余涛,清华大学博士,“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电网智能量测与先进计量企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人工智能与电气应用专委会秘书长、IEEE PES SBLC电力负荷特性分委会(中国)主席、IEEE PES柔性资源互联专委会(中国)副主席等。专注于智能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技术、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感知和决策的应用理论等领域。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两大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15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SCI期刊论文160余篇,获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中国电力创新奖一等奖、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12个省部级奖项。
刘叶冰 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能源中心
刘叶冰,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与(英国)利物浦约翰茅斯大学博士,曾任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自控室主任、西东控制集团董事长、(中国)数字社区产业联盟主席、(住建部)数字社区产业化中心主任、辽宁省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软件协会理事、辽宁省软件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 委员,现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能源中心主任。参编国标《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主编住建部《居住区DCN控制网络通信协议》CJ/T281-2008与住建部《光伏微电网共网控制逆变装置》CJ/T466-2014。主要著作有《智能建筑设计、管理和运行》与《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与实施》。
袁宇波 高级工程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袁宇波,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控制、交直流柔性配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 WG B5/D2.67工作组召集人。
章坚民 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章坚民,工学、工程硕士,IEEE高级会员,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电力学会理事,电气工程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负责人,区域能源互联网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实验室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批“区域智慧能源及其智能控制”交叉学科团队”信息物理能源系统方向”负责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区域能源互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曾任浙江省政府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浙江省重点微网实验室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浙大快威副总工程师兼电力事业部总经理、深圳国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杭州国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智能电网研究所所长等。
王凯 教授,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王凯,博士,博士后,中国电源学会元器件专委会委员,IEEE PES风电/光伏技术委员会(中国)海洋新能源及波浪能技术分委会委员,山东电子陶瓷委员会专委会委员,首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学科专业导师),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核心成员,青岛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院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委员, 校教代会和党代会代表,院党委委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曾在青岛大学电气工程系—大连理工大学(保送)电气工程获学士、博士学位和博士后证书,以特聘教授引进至青岛大学。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1)和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等奖(第1),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第1),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1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8项,教研项目5项,参与项目10余项。获Applied Energy 和电机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2019年),担任Journal of Power Source,Applied Energy,Energ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源学报等审稿人。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Power Source,Energ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
周景宏 教授,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周景宏,博士,博士后,正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长春市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评审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动能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东北电力大学兼职硕导,曾任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技术科技攻关团队”学术带头人,曾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电力经济分析领域的生产与科研工作,主持开展多项吉林省电网发展规划与专题研究工作,主持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7项,国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英国繁荣基金中国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EI检索论文数篇。
![]() |
01. 电网系统
电力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电力系统保护、运行和控制;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MEMS-微传感器和结构;输配电系统和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大停电事故机理及仿真;电网扰动事件机理及运行控制技术;VSC-HVDC工程与FACTS技术;交直流混合输电系;城市电网与交通网;电网与ICT的融合;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微电网;电力物联网;分布式发电;电子信息工程;电能质量(PQ);高压系统;电力工程;UPS;
02. 储能技术
储能材料及应用(锂电池、石墨烯、拓扑材料等);机械类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电气类储能(超级电容器、超导电磁储能等);电化学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热储能(储热、储冷、相变反应等);化学类储能(氢能、合成燃料、电解水等);储能系统的建模、运行及安全分析;储能系统的选址、规划及配置方案;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方式及调度技术;储能系统的监控、管理及保护技术;储能系统的协调运行及控制技术;面向储能应用的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光伏、风电、水电、火电;能源互联网交互技术;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电池热管理;储能逆变器;金属-空气电池;储氢技术;风电制氢;光、电催化;电渗析;
03. 其他相关主题
![]() |
文章先经2-3位审稿专家审核,评审录用后,提交至IOP-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ISSN:1742-6596)出版,见刊后由该出版社提交EI Compendex、Scopus 和 Inspec检索。
*投稿方式:
1. 英文投稿:请将英文稿件全文(WORD+PDF)直接上传至【投稿系统】
2. 中文投稿:请提前联系刘老师电话/微信13922150274,将收取翻译费用,翻译费用可与版面费(注册费)合开一张发票
*注意事项:
1. 作者可通过CrossCheck、Turnitin或其他查询系统自费查重,文章查重率需在30%以下,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搞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2. 所提交的论文必须是原创的、未在其他地方发表,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3. 被录用且完成注册的论文,如需申请撤稿,将扣除30%的手续费;
4. 投稿后请主动添加刘老师微信,方便及时跟进论文状态及后续出版的相关事宜等;
5. 论文不得少于5页;
6. 论文模板:【点击下载】
*额外遴选10篇优秀文章可推荐发表SCI期刊,名额有限,请联系会议秘书刘老师。推荐期刊如下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ISSN:2296-598X;IF:4.008)
![]() |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2022年7月29日 | 13:00-17:00 | 报名注册 |
2022年7月30日 | 09:00-12:00 | 主题报告 |
12:00-14:00 | 午餐时间 | |
14:00-17:30 | 口头报告 | |
18:00-20:00 | 晚宴 | |
2022年7月31日 | 09:00-18:00 | 学术考察活动 |
注:具体会议日程将在会前一个月左右确定。
![]() |
类别 | 注册费(人民币) |
常规投稿(5-6页) | 3200元/篇 |
第二篇投稿(5-6页) | 3000元/篇 |
团队投稿(5-6页)≥ 3篇 | 2900元/篇 |
超页费(第7页起算) | 300元/页 |
仅参会不投稿 | 1200元/人 |
★仅参会不投稿(团队参会3人以上) | 1000元/人 |
加购论文集 | 500元/本 |
(1)论文注册费用包含论文出版、检索、一本纸质版论文集和一位作者免费参会机会,不包含参会期间的交通、住宿费用;
(2)收费均开具国内正规机打发票,可开“会议注册费”或“版面费”;
(3)被录用且完成注册的论文,如需申请撤稿,将扣除30%的手续费;
![]() |
1. 投稿参会:一篇录用文章提供一名作者免费参会机会;
2. 付费参会:不投稿仅参会听会,不作任何展示;
3. 口头报告:默认全英演讲10-15分钟;
4. 海报展示:A1竖版尺寸,彩色打印电子版,接受JPG/PNG/PDF格式
5. 报名参会:本会议由艾思科蓝支持在线报名,请点击以下图表进行报名参会:
![]() |
大会秘书:刘老师(Eric)
手机/微信:13922150274
工作邮箱:pgsest@163.com
工作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寰宇一路27号云润大厦9-10层
(扫码咨询)
联系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